中医/道医/易医文化的区别
楼主:186****2406 时间:04-24 16:26 点击:1183 回复:0 收藏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在国际上,针灸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
道医与中医有何区别?中国传统医学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所以中医和道医有极深渊源。二者区别主要在于起源和传承不同.
道医,形成于上古时期。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或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中医,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黄帝内经》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道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净化身心,返本归元;帮助修行者更好的完成修炼的过程,了道成仙。中医的目的更多是帮助病患免除痛苦,助其享受生活。道医多有真传、秘传,所学一般都会明师或玄师的传承,所传的内容不会随便公开;中医可从普及性的医书去学习提升,一般没有秘传的部份。中医治病,一般立足于形而下的器质。如经脉、血气、脏腑等,是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存在。道医治病,则会在形而上的精气,元神等基础上综合考量。在疾病的诊断上,除了是否存在外感内伤、情志不畅、饮食起居等原因,还会考虑到命运,鬼神风水等原因。(就是说看病人所以得病的原因,是否存在流年不利,注定有此一劫难?是否是冤家债主来讨债?或者是邪妖克害所致?抑或是家宅、阴宅风水不吉导致的?这些在具体判断过程中都是需要考虑。比如从风水角度来说,如卧床在横梁之下,造成横梁压顶的煞局,就会多梦、惊悸、精神压力大等。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道医除了中医的针灸、汤药、金石、推拿、按摩之外,还要考虑禳星延寿,驱邪治病、风水调理、符镇等。)道医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修行者在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道医通常有一定层次上的特异感知能力因此往往能准确地诊断、但却不能向病人直说诊断的方法;
要想学好道医,用好道医,要想演绎出古代道医的神效,必须认真修道、练功,只有修道、证道,才能悟道、识道、把握道;对“天人合一”、“万物同体” 有所感悟;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明阴阳之理、升降之机;才能本于阴阳,应症施法; 才能不执一法,不舍一法,法无定法,甚至非法之法而达上工境界。中医界有识之士看破世间万象,超越功利得失,理顺“道”与中医的关系用“道”统摄万法,则知万法都是“道”的应时而化、应时而用。
道医,古代称“大医”。孙思邈祖师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道医以道为本,除了要求为医者医术精湛,更要求为医者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有一颗济世仁心。“凡大医治病,必富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後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中医一般不具备特异能力,其中许多人甚至根本就否认有特异能力的诊断方法完全靠经验、理论的积累和分析,因此失误明显地多得多。
道医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体医学、生命医学.“道医”是以老子《道德经》为标志,由上古真人修道、证道过程中为解决自身障碍而发现发展起来的一门知识。历代上工大医都是修行有成的高道,但凡修行有成的高道也都精通医术;医道相通、医道同源是道医最突出的特征。道为医之体,医为道之用。道医之本在阴阳,阴阳是道生化出来的,是道性的体现。“道”是道医的根本和源头。要想学好道医,用好道医,要想演绎出古代道医的神效,必须认真修道、练功,只有修道、证道,才能悟道、识道、把握道;对“天人合一”、“万物同体” 有所感悟;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明阴阳之理、升降之机;才能本于阴阳,应症施法; 才能不执一法,不舍一法,法无定法,甚至非法之法而达上工境界。道医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体医学、生命医学。 它对生命本质、疾病本质的认识远比建立在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西医学更深刻、更全面、更完整、更接近真实、更接近真理。“生之本,本于阴阳”、“治病必求于本”。
道医治病不但方法简单,而且抓住疾病的本质,从其根、从其本去解决问题。历代上工大医治病都是法到病除,药到病除,效如桴鼓,均有历史文献记载。中医界有识之士看破世间万象,超越功利得失,理顺“道”与中医的关系用“道”统摄万法,则知万法都是“道”的应时而化、应时而用。修道、悟道证道、把握道才是根本!如此则中医便能多些更有效的治病方法,便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便能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大中医”的振兴则是历史的必然
关于易医
易医学是通过象理与数理的全息自律,使人体自我生态与天地大环境的生态达到平横统一,天地之中的一切,都受着八卦气场的影响,使得万事万物都按八卦的属性运行,所以我们通过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八卦状态而测知,撑控生命的变化与脉门,使得一切都在易学之中。所以易与天地准,弥论天地之道。
易医之八卦法
八卦时空存奥秘,天人合一解病魔。八卦图是宇宙时空组合图,包容广大,魅力无穷。在卧室或厅堂悬挂巫氏八卦图。病人根据病情需要,按照医生指示注意某一卦象每日凝视。如肾病取坎卦,吸收北方亥壬子癸之水滋养祛病.
易医之气功法
修炼真功疗顽疾,涵存元气养身心。气功是把握时空的学问,可以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最佳的生存状态而不受疾病的干扰。巫氏乾真易功强调时空关系,讲究身心调适,摒弃体操程式,反对魔术致幻,是强身健体,怡情养性,是祛病延年的最好功法。易医之崇圣法,医德泽人乃妙药,圣心祛病有神工。心诚则灵,并非是佛道之语。病人只有在对临床医生充满信心的情况才能配合默契,提高疗效。应该说,名医的名气,也是一剂良药。寻医问药,找到一个好医生,以崇敬,信任的心态对待一个圣者。反过来,作为医生,用崇高的品德和圣法的心灵去治病救人,自然法力无边。象远古的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雷公、歧伯、巫彭,都有是以高尚的品德济世救人的医生和圣者.
易医之风水法
起居先要得龙气,屋宅应知成格局。一是从居住环境寻找病因;二是针对病症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择地),或者对房屋格局从新布置(改变门路和床的位置)。风水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很难判别真假。巫氏以五行阴阳《周易》八卦时空组合为纲要,对风水理论进行比较科学的筛选,去芜存菁,与中医理论配合,应用于治病强身有特效。易医之择日法,六经传变知时日,一法选择免药汤。择日法是根据疾病证候六经传变,对治疗用药时间进行选择,对疾病预后进行推测。对于某些不必用药的疾病,结合传变时间告诉病人趋愈的过程和时间。择日中干支刑、冲、全、合,杨公忌日等等都可以作为治病择日法的参考。易医之禄命法,命运生成由禀赋,时空变化避凶灾。算命术,以子平四柱为最普遍,也最科学。它依据一个人的出生时间(年、月、日、时四柱)推算出先天禀赋和后天运程,还可以预测疾病灾祸。按照禄命原理,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先天禀赋不足,五行偏差,时运不济,与中医理论相吻合。禄命法治病有三:一是对体弱多病者更改出生日子(适合于初生婴儿);二是根据病人的禄命和运程提示趋避吉凶的时间和方位;三是根据禄命的五行格局选择药物和其它疗法。易医之自然法,大自然中留踪迹,小山村里怡性情。现代人喜欢都是生活,沉湎于声色犬马,一切活动都陷入人工化之中。因此而得病者,让其返回大自然中,旅游、登山、漫步、野炊、乡村小住,呼吸自然空气,在田园式的自然环境中养身治病。